模拟合成器最大的痛,就是没有记忆功能!其实解决方案,45 年前就有了
玩模拟合成器,尤其是模块合成器的朋友,肯定都有过这种想砸琴的瞬间:
在工作室里,花了好几个小时,拧了几十个旋钮,插了十几根跳线,终于调出了一个惊为天人的音色。
然后呢?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这个声音,就像一场绚烂的烟火,美得不可方物,也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你想在明天的现场演出中重现它?对不起,没门。 你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,对着昨天拍的照片,像个做化学实验一样,小心翼翼地去复刻昨天的奇迹。
这种感觉,其实就是模拟合成器最大的痛——没有记忆功能。 每一个旋钮的位置,每一根线的连接,都是一次性的、无法挽回的创作。
但如果我告诉你,为了解决这个痛点,其实早在45年前,就已经有神人搞出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呢?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,下巴都快惊掉了?
人类的记忆,才是最大的瓶颈
在数字合成器和软件插件的世界里,储存预设这个功能,就跟呼吸一样自然。点一下Save,一切都被完美封存。
但在模拟的世界里,我们乐手自己,其实才是那块最不靠谱的人肉sd卡。
你不妨想一想,在现场演出,一首歌从主歌进入副歌,需要瞬间改变七八个参数,想让音色变得更炸更饱满。你能怎么办?长出八只手去同时拧旋钮吗?不可能的。
所以,早期的合成器大师们,比如Don Buchla和Serge,就想出了一些原始的办法。他们在琴上装一些可以预设好固定电压(也就是固定音高或参数值)的旋钮,然后通过按下一个触摸板来快速调用。这玩意儿,其实就是最最最古老的预设功能。
后来,这个想法演变成了步进音序器(Sequencer)。音序器的每一个Step,本质上不就是一个储存了固定电压值的记忆单元吗?
但问题是,我们现在用音序器,大多是用来跑旋律、跑调制的。很少有人会奢侈到用一个昂贵的、拥有16个CV输出的音序器,只为了在演出时切换两三个场景。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小、更便宜、更专注的参数记忆工具。一个能让我一键调用16个不同参数设置的快照设备,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啊?
别笑,最好的解决方案,竟然是45年前的老古董?
你别说,还真有。而且,最接近我们这个梦想的解决方案,诞生在遥远的1980年!
当时,法国一家叫RSF的公司,为他们的Kobol系列合成器,设计了一套分体的记忆单元。那是个独立的盒子,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旋钮,能让你预设好整整16组不同的参数电压。
这套系统牛逼在什么地方?
它不仅能让你手动切换这16个快照,还能通过RSF自家的音序器键盘,在音序播放的同时,自动、精准、瞬间地切换这些复杂的参数设置! 合成器音色,居然可以随着歌曲的段落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,而且是全自动的!
我看到油管上一个叫Olivier Grall的法国老哥演示这个系统时,我整个人都傻了。他身后那两台一模一样的、看起来像军用设备的盒子,就是这个传说中的模拟储存器。一个45年前的解决方案,竟然比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现代方法还要优雅、还要强大。 这简直就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黑色幽默。
可惜的是,这套RSF的设备,现在已经是博物馆级别的稀世珍宝,找不到第二套了。
我们这代人的挣扎
那我们现代人,就没点出息吗?当然也挣扎过。
Buchla 200e / Heritage Modular
像Buchla 200e这样的天价模块系统,确实实现了记忆功能。它的每一个模块都能记住自己的旋钮位置,然后通过一个中央模块来统一调用。甚至,像Adamsynth Warthog这样的神级系统,连你跳线的连接方式都能给你存下来!
但问题是,这不接地气啊! 首先,这些都是封闭系统,你买就得买全家桶。其次,它们的设计初衷是储存一个完整的音色,而不是为了让你在现场演出时,快速、激进地切换几个关键参数。它们更像录音室里用的,舞台上恐怕很难。
Polyend Preset
波兰厂商Polyend曾经出过一个叫Preset的模块,这玩意儿,是我认为离完美最近的现代产品。它有9个旋钮,可以储存和调用9路CV信号。它甚至能监听并录制你手动拧旋钮的动作,形成一段自动化曲线,然后储存起来!你可以通过一个4x8的矩阵,储存32个这样的动态场景。
这简直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! 我自己也曾拥有过一块,它的紧凑、直观和强大,至今都让我怀念。但最骚的操作是,这么牛逼的模块,Polyend居然给它停产了! 我真的想冲到他们公司去问问,你们到底在想什么?!
Endorphin.es Total Control
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,最接近这个理念的,可能就是Endorphin.es的Total Control了。它有三个旋钮,可以储存三组预设。功能很简单,就是把三个旋钮的不同位置给存下来。
优点是,它只要89欧元,便宜! 缺点是,它太丐了,只有3个通道,功能也极其有限。 对于我们想同时改变滤波器、VCA、包络、LFO速度等一大堆参数的需求来说,简直是杯水车薪。
写在最后
看了一圈下来,你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现实:我们现在拥有的选择,要么是Buchla那种贵到没朋友的设备,要么是Total Control这种丐中丐。
我们真正需要的,是介于45年前的RSF系统和已经停产的Polyend Preset之间的东西。
我理想中的模拟储存器应该是这样的:
- 至少有8到16个CV输出通道,让我能控制足够多的关键参数。
- 有足够多的储存位,比如64个或者128个快照。
- 切换必须是瞬时的、无延迟的,可以通过一个按钮、一个Gate信号或者MIDI指令来触发。
- 最好能像Polyend Preset一样,记录手动操作的自动化曲线。
- 价格要合理! 别动不动就上万块,让我们这些玩模块的穷人也能买得起。
说真的,哪个厂家要是能做出这么个东西,我第一个冲上去买爆。
在那一天到来之前,我们这些模拟玩家,还得继续当人肉sd卡,在每一次拧动旋钮时,享受那份独一无二、转瞬即逝的创作快感。
也许,这种不完美,也正是模拟合成器最迷人的地方吧。
原视频:
文章出处 https://www.cnkeyboard.com/bbs/forum.php
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.com